close

今天清晨六點鐘,送走了交情短卻深的兩個朋友。

我們認識不到半年的時間,道再見時,心中卻充滿著惆悵。

深知彼此都只是生命中的過客,這次的再見可能就是永遠。

 

G和E是男女朋友,是去年初一起來台灣教英文的美國人。

去年下半旬,瓊斯先生難得在北投運動中心的攀岩場主動搭訕,

瓊斯先生在台灣終於有"他自己"的朋友。

透過每周的相約攀岩,

瓊斯先生終於有了少數會自己出門會朋友的機會。

他的手機也終於會有不是"找我找不到才傳給他"的簡訊和來電。


G和E就如許多歐美國家年輕人,20時多歲就以一只背包走天下。

G在澳洲跑過船,當過漁夫。E在紐西蘭採過蘋果。

兩人在澳洲相識後,也一起在紐西蘭一個小小島,當度假村的服務生。

上班時端菜、打掃;下班時在小島上潛水、享受度假村的悠閒。

她們兩人一邊打工,一邊到處旅遊,

最窮的一次身上旅費只剩下50美金。

怎麼用最少的盤纏旅遊,這兩位絕對是箇中高手。


G流浪的第六年;E流浪的第三年,兩人決定一起到台灣教英文。

教完一年,存了錢,他們決定要回家了。

G要重回大學修工業設計;E要重回大學修獸醫系。

一聽之下,以為她們兩人沒上過大學,後來才知道她們都念過大學,

一個是經濟系,一個是法律系高材生。

畢業後,都為了體驗人生,走遍世界,

在我們汲汲營營、努力爭個位置的20幾歲的黃金歲月。

她們選擇讓自己流浪;選擇讓自己摸索,

直到他們確認自己真正的興趣和人生方向。


三十歲回校園,還非碩士學位,聽起來對我來說,總是不可思議。

更別說,還要奉上在台灣教英文和平常省吃儉用的儲蓄,

再跟銀行借錢,才能重拾學生身分。

不禁想如果這個決定發生在我身上,

父母的反對、親友的閒語可能早就讓我打了退堂鼓。

看到他們談到這個決定時,眼中散發的光彩和堅定,

讓我相信她們或許選擇人生道路的方向晚了點,

但是經過摸索和了解自我後的篤定,讓我相信她們正在對的路上前進。


再回過頭過問自己,當畢業時,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疑惑時,

我可以拋下一切,到海外流浪幾年,做著基層勞力工作,維持旅費嗎?

我可以允許自己有些摸索的時間,允許自己有浪費的時間,

允許自己不必分分秒秒都得要用在把自己推向成功的事情上嗎?

允許自己慢下腳步,張大眼睛,

放掉手中的可能,尋找不在周遭的不可能嗎?

我沒有答案,你呢?


今早看著她們背著兩個大背包

和台灣10元店買來的兩大包塑膠布袋裝的行李,

搭上計程車,消失在台北街頭,準備飛回美國那塊諾大土地,

讓我羨慕著那幾個行李中,裝著好多我難以想像的經驗與回憶。

因為曾經見識過世界之大,更懂得自我的渺小,

相信等著他們的未來自然不會枯燥無味


心中對她們有著無限的祝福;

也謝謝她們讓我學習到人生可以有很多不同活法。


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ynthiajon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