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住英國的地利之便,歐洲城市去了不少。
但直到了維也納,才透徹了解,
為何維也納在觀光這領域維持著不敗的地位。
它的建築、歷史與音樂,豐富的令島國來的我又忌又羨。
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兩個輝煌的時代,
為維也納留下令人嘆為觀止的雄偉建築群。
古典主義音樂家曾經的駐足深根,
在維也納,你永遠都看不夠、聽不夠、也學不夠。
瓊斯先生來到維也納,很清楚的目的,
一、要聽到貝多芬音樂演奏會。
二、要造訪貝多芬以前住過的家。
三、要造訪貝多芬現在住的家,就是他的墳墓。
於是我們三天兩晚的行程,就花在追尋貝多芬足跡任務上。
不過第一晚,在我的威脅利誘下,
我們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看了歌劇。
為了讓窮人、平凡人也看得起歌劇,
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賣一張三歐元的站票,
除了要早早去訂票,在開演前還提早兩個小時去排隊,
進場搶佔的位置。
搶的手法,也真是讓我大開眼界,有圖為證。
其實站票的位置還是很不錯的,就在一樓的正後方,
不會有任何死角的問題,唯一的問題就是要站兩個多小時,
腳會很痠。
但貼心的廳方架設了如圖下,這樣的欄杆,
上有軟軟的泡棉,搶到位置的,可以靠坐在欄杆上,
讓兩個多小時,不會那麼難熬,
更貼心的是,站票同樣享有字幕機,
那個一片片的螢幕就是囉。
搶位置的是有絕竅的,原來大家老早排隊,
就是要進來搶得一席之地,用圍巾、衣服,
作為標記,然後人就可以離開。
想想其實挺人性的。
不過過程中,我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,
以為站票的位置,以字幕機為單位,
綁了個圍巾,就以為這個空間到手,
後來才發現,圍巾有圍到的空間,才算數!
等我們劉姥姥逛大觀園後,回到我們的位置,
才發現左右都擠滿了人,此時只恨圍巾不夠大條丫。
這是我們看的歌劇,還拍得挺清楚,表示站票距離真的不遠。
三歐元真是太值得了!
而背包客進音樂廳、歌劇院,也真的是苦了我們。
在背包重量能省及省的情況下,路途中不實用的晚宴服,
當然沒帶,更別說高跟鞋了。
所以盡了最大的努力,就是找到一件有領子的襯衫,
加上針織外套、牛仔褲,
至於鞋子我只有兩個選擇,一是球鞋、二是登山靴。
很難選吧,於是我選了顏色較深的登山靴,
想說在昏暗的燈光下,看能不能被誤認為是馬靴...
看看全歌劇院中,我大概是唯一穿著登山靴的觀眾,真屌。
不過畢竟是用站票入席,其他站票的觀眾,
雖然沒那麼隨便,但至少等級不會差太多。
第二晚,唯一的ㄧ場有演奏貝多芬曲目的鋼琴演奏會,
僅有朗朗鋼琴演奏會。
在倫敦還專訪過朗朗,在奧地利遇到他的獨奏會,
也真是巧合。
由於是唯一一場有貝多芬樂曲的演奏會,
看著瓊斯先生幾近渴求的雙眼,還是得心如刀割,
點頭答應,買了兩張各66歐元的票,
共花我六千多塊台幣大洋。
是的,右邊照片拿票的那張,是假笑,沒錯。
這場演奏會位於維也納音樂協會金色大廳,
金碧輝煌的音樂廳,幾乎和音樂同等的迷人。
能坐在其中,瞬間彷彿時空移轉,
開始想像自己是中古世紀爵士,
看看四周,不知道哪來的觀眾,
個個盛裝出席,男的西裝筆挺、燕尾服;女的小禮服、套裝。
坐在其中,除了一開始的自我想像美好,
接下來,都為了自己的一身裝著,全身不自在。
我們穿什麼呢,我試圖用粉紅圍巾遮蓋底下的輕便服,
但腳下還是試圖充當馬靴的登山靴一雙。
瓊斯先生也是選了唯一有領子的襯衫,可惜充滿濃濃鄉村味。
繼續回到尋找貝多芬的路途
貝多芬迷的瓊斯先生,說什麼都要去貝多芬的墳上致意。
不過這段路真是曲折,
誤闖了當地居民的墓園,
西方人的墓園整齊、多了鮮花點綴,
總是沒那麼的陰森可怕,
當地墓園也見了好多老人家來看另一半的,
兒女來看父母的,
靜靜地擺上鮮花,站在幕旁不語。
這樣的畫面很美。
轉了幾趟公車,行經了沒那麼觀光美的區域,
問了當地人,抵達眾音樂家長眠的中央墓園。
圖上為貝多芬之墓,圖左下為莫札特的墓碑,但他非葬於此。
右下為舒伯特之墓。
抱歉照片品質不佳,在墓園總覺拍照對先人不敬,
所以僅用iPhone速速拍下這三張照片。
親身向這些偉大音樂家致意,心裡衝擊不在話下,
太多噁心的話,在這就不必贅述了。
下一站樂器博物館。
這裡可以見到貝多芬和莫札特早期使用的樂器
,和漫長的樂器史。
這是兒時的貝多芬。
這是莫札特父親的小提琴。
小提琴演進史。
這算是手風琴+吉他的前輩嗎?
瓊斯先生花了很多時間在樂器博物館。
而我早早就收工,轉進隔壁的軍事博物館。
才真正讓我看的目不轉睛。
這才是我的隸屬的地方丫~
Again,總覺得上輩子,我一定是位騎士,
希望不是太沒種的那一個囉。
這身打扮,騎士和馬,只能說真是太帥了。
以下左一這個呢,大概是我挑選出最醜最不可思議的騎士裝扮。
打死,我想我都不會穿上這身鬼東西,
倒是可以讓前線敵人分心,應該是這個用途吧。
下一站貝多芬的家。
可惜我們造訪當日是假日,貝多芬的家沒開。
瓊斯先生充滿遺憾,只好到他的鄰居,
隔壁的咖啡店坐上一個小時,小小彌補一下。
這就是貝多芬住的住家建築物。
貝多芬從1804年到1815年都住在頂樓五樓。
這個期間,貝多芬九首交響曲有其中四首在這完成。
包括著名的C大調第五號命運交響曲。
門鈴上還貼著貝多芬的名字,(左排第三個)
想想住在這棟的人家,
有貝多芬當鄰居,真是神奇。
維也納當局,沒有將這個建築物買下,
整棟擴大成貝多芬之家,
維持原貌,讓它還是其中一間房,
感謝其美意。
看的維也納的美,找尋古典音樂家的足跡,
愛音樂的人,在維也納都能獲得很大的滿足。